大家好,大家对全国备春耕陆续展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关注,下面小雪整理下相关的信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正文摘要: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是开始,“春”是温暖。立春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种子发芽。随着春日渐暖,我国农业生产陆续展开,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万象“耕”新》,从南到北聚焦各地备春耕、春管、农资调运等各环节,以及涌动着全新活力的乡村产业发展。首先来看广袤田野里正在孕育的新年新希望。在贵州兴义,随着最早的一批油菜花竞相开放,当地农户正抓紧开花结荚的关键期喷洒肥料,为丰收保驾护航。贵州是全国油菜主产区之一,油菜也是全省第四大农作物和最大的油料作物。在立春时节,我国东北地区还处于天寒地冻之中,但是这里的备春耕工作正在火热进行。全国备春耕陆续展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2月4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是开始,“春”是温暖。立春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种子发芽。随着春日渐暖,我国农业生产陆续展开,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万象“耕”新》,从南到北聚焦各地备春耕、春管、农资调运等各环节,以及涌动着全新活力的乡村产业发展。首先来看广袤田野里正在孕育的新年新希望。
油菜花海孕育新年新希望
在贵州兴义,随着最早的一批油菜花竞相开放,当地农户正抓紧开花结荚的关键期喷洒肥料,为丰收保驾护航。
油菜花开迎春来 增施肥料助丰收
总台央视记者 李琳: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贵州省兴义市的万福村,眼下,这里种植的6000亩油菜花正在迎来盛花期。在我身后,农技服务人员正在操作植保无人机给油菜喷洒硼肥。
那么增施硼肥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来举个例子,您看我身旁的油菜,它的上端正在开花,而下端是早前开过的花结的籽,现在正是油菜花现蕊和菜籽包浆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施肥可以使花开得更盛,籽结得更多更实,避免出现花而不实的情况。也能够保证在两个月以后的丰收季,油菜能有一个好收成。
加大油菜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
贵州是全国油菜主产区之一,油菜也是全省第四大农作物和最大的油料作物。为了提升油料产能,除了正在增施肥料以外,当地农户们在各个环节都下足了功夫。其实可以发现,在我左右两边的油菜花是不一样的品种,左手边这片是常规的传统油菜品种,它的亩产在60到70公斤,而右手这边的油菜则是今年推广的杂交新品种,它的特点是开花早、花期长、成熟得早,另外它最大的特点是产量高,它的结荚数也要比传统品种多好多。它的亩产量最大可达120公斤左右,比传统的油菜品种多出50公斤。今年在黔西南州这种新品种的推广率已经达到了76.3%。
贵州省扩种油菜80万亩
此外今年贵州的油菜种植面积也变大了,当地加大了冬闲田土的开发利用,将油菜种植面积扩大了80万亩,达到873万亩。比如,在我所在的黔西南州今年就扩种了将近6万亩,政府也通过一系列补贴来鼓励农户扩种的积极性,种植油菜每亩可以获得20元的物料补助。
农旅结合让农民实现旅游和农业双丰收
依托油菜花海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今年春节以来,这里已经吸引了31万名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400万元。
我们在现场看到,小火车载着游人在油菜花海中穿梭,不少村民也就地开起了农家乐,摆起了市集。再过两个多月,等到花谢了,油菜籽丰收可以用来榨油,村民还能再赚一笔,可谓是旅游和农业双丰收。
在这里,我们看到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看到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看到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也看到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
麦田返青喝上“第一水”
随着气温的回升,全国从南到北将陆续进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记者在全国小麦第一大省河南看到,这里8500多万亩冬小麦返青吐绿,正在抓紧浇灌。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位于河南新乡获嘉县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立春之后,温度逐步上升,小麦加速生长,现在正在浇水,开始它一天中的“第一餐”。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作物高效用水中心副主任 刘战东:目前的小麦是处于刚刚从冬天的冬眠休整过来,处于一个返青阶段,刚刚起身。它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就是水分敏感的阶段,需要给它补充水分,这样才能为它整个后期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后期产量的形成来提供很好的营养补给。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现在看到这种灌溉方法叫什么?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作物高效用水中心副主任 刘战东:叫固定式的喷灌。除了固定式喷灌,还有地埋式伸缩喷灌,随后我们还会看到滴灌,还有微喷灌,那么这些高新的技术,都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和我们刚刚看到过的固定式的喷灌器不一样,这里的农田用上了可伸缩式的喷灌器,效果又有什么不同?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作物高效用水中心副主任 刘战东:那么当我们机械进地的时候,地埋伸缩式喷灌是在地下埋设的,只有当我们需要灌水的时候,它会自动伸出来实施灌溉。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埋设的设备是不是自己要花钱?
河南新乡获嘉县种粮大户徐方子:没有,这个全部是我们获嘉县今年有一个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全部是政府投的钱。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现在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应该是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们的麦田也应该加餐了,专家说小麦不仅要喝水,还要加一些营养肥料。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作物高效用水中心副主任 刘战东:通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来看,可以说水分和养分是充足的,灌溉给养也是非常到位。
开垦修复盐碱地 让更多土地长出庄稼
在立春时节,我国东北地区还处于天寒地冻之中,但是这里的备春耕工作正在火热进行。
人勤春来早 盐碱地改良火热进行
总台记者 张傲然:我现在是在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去年吉林省的粮食产量是816.16亿斤,比前年增加8.32亿斤,连续两年跨上800亿斤台阶。稳产增产的密码有很多,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中之一。大安市现在室外的气温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对于大部分农业生产来讲,现在还早了点,但是在我身后的盐碱地改良现场却是一派繁忙,十多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原本高低不平的土地逐渐变得平整。这些工作只能天冷的时候做,一方面土壤硬度大,大型机械可以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只有土地平整,后续向田中注水的时候才不会因为高低不平而漫出农田。
降水量低 土壤盐碱化曾一度加剧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吉林省以肥沃的黑土地闻名,为什么要改良盐碱地呢?大安市所在的吉林西部虽然地处中国东北平原,却不是人们印象当中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按照土质区别,这里相当一部分属于苏打盐碱地。大家来看我脚下的土壤,由于这里降水量低,蒸发量大,土壤当中的盐分不断被带到地表,就形成了这样白色的硬邦邦的土壤,它的酸碱度在10以上,农作物很难正常生长。而作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大安市,日益加剧的土壤盐碱化,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卫星视角看变化 盐碱地飘出“稻花香”
但是近几年,大安市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来看两张吉林一号卫星从50万米高空拍摄到的遥感影像,这张卫星图拍摄于两年前,中心点就是大安市的一片土地,由于盐碱度过高这里是白花花的一片,几乎是寸草不生。在同样的区域,我们从去年拍摄到的影像就能看到盐碱地上已经种满了庄稼,荒凉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
改良盐碱地 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想在盐碱地上种出水稻,除了平整土地,还要有充足的地表水。大安市周边有嫩江和松花江流过,但过去由于没有足够的引水和排水系统,因此只能望水兴叹。近年来大安市兴建了一系列引水和排水工程:通过修建水渠,将一百多公里外的松花江的水引到这里的道字泡进行蓄水,再通过泵站将水引到连接渠中,然后按需分配到附近的农田。接着通过向土壤施入特制的改良剂不断泡田洗田,将土壤的盐碱度降低到8左右,这些工作都要在插秧之前完成,等到今年秋天,这里就会呈现出稻谷飘香的景象了。
截至目前,大安市已经改良盐碱地近13万亩,水稻平均亩产在400公斤以上。而除了水稻以外,燕麦、小麦等多个品种目前也在吉林西部的盐碱区域进行示范种植,这些从盐碱地上多长出的庄稼,是吉林省粮食增产的底气所在。虽说盐碱地改良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不懈努力,吉林西部的盐碱地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生机与活力。
(总台记者 陈博 李卉 袁圆 河南台 贵州台)
全国备春耕陆续展开相关阅读:
不误农时不负春 穰穰满家的一年从这里开始!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当下,全国备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展开
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
全力以赴保障春季农业生产
运物资、保蓄水、培训农技……
这些举措为春耕“保驾护航”
春管技术培训开启 农资保供工作专班成立
1月29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发布小麦、油菜防冻抗旱促稳产技术意见,启动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大培训;派出11个专家指导组分赴河北、江西等小麦、油菜主产区调研指导,推动防灾减灾和春季田管关键措施落实落地。
为保障今年春耕农资供应充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农资保供工作专班,积极构建省、市、县三级农资应急保供体系。
交通部门按下农耕物资运输“快捷键”
交通运输部:农业生产物资运输需求及时响应、物资及时运达
统筹利用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加强调度指挥和运输组织,确保农业生产物资运输需求及时响应、物资及时运达。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开通快速通道,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物资运输车辆优先快速便捷通行。对于承运春耕化肥等重点农业生产物资的船舶要实施优先引航、优先过闸、优先锚泊、优先靠离泊措施,确保农资水路运输通畅。
春耕钾肥中欧班列满足各地备肥用肥需求
2023年2月2日,山东烟台,一列满载着39个进口钾肥集装箱的中欧班列抵达烟台港。烟台港目前已累计向山东及周边省份转运进口钾肥4400吨,及时满足了各地春耕备肥用肥的需求。
各地铁路部门开足马力运输春耕物资
国铁南宁局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开足马力强化装卸组织,加快春耕物资流转效率,助力农业生产。
连日来,云南铁路部门24小时不间断抢装抢卸,保证春耕物资来一批、运一批。针对化肥运量大的实际情况,对春耕化肥运输实行优先计划、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服务。
农耕生产用水来到田间地头
春季是农作物抗旱保墒的关键时段,陕西全省各大灌区引水春灌,全力保障农业春耕生产。截至2月3日8时,陕西全省大型灌区冬春灌累计渠首引水24696万立方米,渠道灌溉面积177万亩次。
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重庆利用降雨时机,采取蓄、引、拦、提等多种形式,引水入库、入塘、入渠、入池,能蓄尽蓄,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和农业灌溉用水之需。截至目前,重庆水利工程蓄水18.98亿m,可供水量12.82亿m。
育好苗、忙春管、增施肥料……万象“耕”新按下“启动键”
人勤春早,春节假期过后,从岭南大地到东北平原,各地群众积极开展春耕生产,检修农机,喷洒肥料,整理田地,田间一派忙碌景象。
做好田间管理 春播春种有序推进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正抓早抓实玉米、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为下一季丰收做好充分准备。兴业县还安排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县13个镇的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工作。
增施肥料 抓住开花结荚关键期
随着最早的一批油菜花竞相开放,贵州兴义当地农户正抓紧开花结荚的关键期喷洒肥料,为丰收保驾护航。现在正是油菜花现蕊和菜籽包浆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施肥可以使花开得更盛,籽结得更多更实,避免出现花而不实的情况,也能够保证在两个月以后的丰收季能有一个好收成。
△贵州兴义6000亩油菜花迎来盛花期,农技服务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给油菜喷洒硼肥。
科学育好苗 早春辣椒、茄子种苗上新
湖南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们为备战春耕育好苗。目前利用科学的育苗方法,已培育出5万余株可种植数千亩的早春辣椒、茄子等蔬菜苗。
改良盐碱地 让更多土地长出庄稼
在立春时节,我国东北地区还处于天寒地冻之中,但是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盐碱地改良现场的备春耕工作正在火热进行。十多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原本高低不平的土地逐渐变得平整。这些工作只能天冷的时候做,一方面土壤硬度大,大型机械可以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只有土地平整,后续向田中注水的时候才不会因为高低不平而漫出农田。
想在盐碱地上种出水稻,除了平整土地,还要有充足的地表水。将一百多公里外的松花江水引到这里然后按需分配到农田,接着通过向土壤施入改良剂不断泡田洗田,将土壤的盐碱度降低到8左右,这些工作都要在插秧之前完成,这样秋天稻谷飘香的景象才会呈现。
根据相关计划,今年,我国将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
不误农时不负春,一起期待硕果累累的丰收季!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综合光明日报等。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郑弘 曹楚
主编丨关美璐
编辑丨丰树琪
以上就是关于全国备春耕陆续展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