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大家对延迟退休方案或今年公布,媒体发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关注,下面小雪整理下相关的信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正文摘要:
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日益凸显,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也已提上日程。按照媒体报道,中信证券预计2023年公布延迟退休方案,2025年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十四五规划里明确了延迟退休的原则,原话是这样的——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其中弹性实施,可以理解为延迟退休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延迟退休方案或今年公布?媒体发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日益凸显,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也已提上日程。
按照媒体报道,中信证券预计2023年公布延迟退休方案,2025年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十四五规划里明确了延迟退休的原则,原话是这样的——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其中弹性实施,可以理解为延迟退休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
我们国家的老龄化越发凸显,适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未来5-10年,60后“婴儿潮”步入“退休潮”,80后“婴儿潮”失去“黄金生育年龄”,我国“人口转型”可能进入老龄化与少子化同时出现的阶段。
当前国家为应当老龄化不断出台政策:优化产业机构,形成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延长退休年龄,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不断发展老年服务事业,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互助养老认同共识 有效推动互助养老发展。
应该说,延迟退休是一种应对老龄化的谋措,科学实施、优化管理,稳妥渐进式推进,不仅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更要坚持人民至上。要多方筹措,与养老服务事业结合起来,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推动老年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延迟退休方案或今年公布?媒体发声相关阅读:
研究发现:55~65岁是寿命关键期!5种可怕的疾病需警惕
延迟退休终于要来了?
据媒体报道,延迟退休的方案可能会在今年公布,65岁男女同龄退休。消息一出,引起了打工人热烈的讨论。
@天天摆烂:不要再薅80后了,独生子女养着4个老人,还要延迟退休到65岁,下面再养着1-3个娃。@上善若水:35去找工作嫌你老,60退休嫌你小。1000万毕业生嫌多,900万新生儿又嫌少。@简单的幸福:65岁退休,交的养老金能不能领完都是未知数。......
退休关系到每一个打工人,到底有多少人能活到65岁呢?
一、一百个人中,有多少能活到65岁?
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刚好65岁的人有16295105,而这一批人出生在1955年,1955年出生人口约有1984.2万人,也就是说1984.2万人中有1629.5万活到了65岁,换算一下一百人中就有82人活到了65岁。如今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能活过65岁的人,在未来还将更多。
如果现在退休后再活多少年才能将养老金全部赚回?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指出,假设以当地职工平均基数缴费,单位和个人各缴纳20%、8%。按照现行60岁的退休标准,统筹养老金每1年领取一个百分点,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月数为139。
测算的结果显示,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10~12年可把个人账户内的资金全部领完,15年左右可以把统筹基金部分也全部领取。
目前中国人预期人均寿命为77.93岁,交养老金依旧是比较划算的。但是想要安全的活到退休,也有不少健康“拦路虎”。
二、55岁~65岁是寿命关键期,需要警惕这些疾病
55岁到65岁的中年向老年过渡的十年,研究发现这十年其实是寿命的关键期,2022年1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追踪了多个种族的中年妇女,时长达20年。结果发现在55岁时,约20%的女性出现了身体健康的大幅度滑坡,研究人员指出,55岁到65岁的十年,将决定未来的健康。
1、癌症
癌症最大的风险因素就是寿命,随着寿命的增加人的抵抗力会逐渐下降,对抗癌细胞的能力也会下降,而不良习惯、致癌因素接触也越来越多,容易让癌症有机可乘。无论男女,在55岁之后癌症发病率都会指数性地上升。
2、心脑血管疾病
人的血管在50岁之后容易出现生理性硬化,管壁弹性也会逐渐下降,让中老年人罹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3、骨关节炎
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超半数罹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的男女性患病率更是达到了90%、80%。骨关节一般不致命,但是却有可能引发摔倒,而跌倒是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4、慢阻肺
慢阻肺高发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该病的发生与吸烟、大气污染以及经常接触粉尘等因素相关。罹患慢阻肺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后期会引起患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病情已经不可逆了,死亡率为17.6%。
5、糖尿病
2型糖尿病高发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因高龄人群身体代谢能力、免疫力等都比较差,且年轻时一些不良习惯逐渐累加的伤害也容易在老年时期爆发。
想要获得更长的寿命,需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去做出改变,并长期坚持下去。
三、如何活得更久更健康?
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指出,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在30岁的时候,遵循5个健康方式,或可让未来预期寿命延长8~9年。
1、控制饮酒
不饮酒或轻中度饮酒,指男女士每日酒精摄入量分别小于30g、15g。长期过度饮酒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诱发酒精肝、肝炎等发生,严重的甚至发展至肝癌。且酒精会对大脑、胃部、心血管健康带来伤害,容易让衰老、疾病乃至死亡提前发生。
2、不吸烟
不吸烟包含已经戒烟的人群,注意不是因为疾病因素戒烟。吸烟会导致包含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风险增加,会让人的寿命很大程度的缩短,想要延寿戒烟势在必行。
3、健康饮食
每日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1~6天吃瘦肉、每周至少4天吃豆类、至少1次吃鱼。
保持这样的饮食模式可让身体摄入均衡的营养素,营养素是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以及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的重要物质,当身体缺乏营养时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症状,发生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
4、积极运动
积极运动是指身体的活动量≥中位水平,每周应累计保持至少10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可帮助强化心脑血管的生理功能,同时可以促进睡眠、胃肠道健康以及提高身体素质等,注意运动一定要长期坚持。
5、控制体重
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7.9之间,且男女性的腰围应保持在90cm、85cm以下。肥胖与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且肥胖会增加患病后的死亡率,让寿命缩短不少。
什么年龄段退休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养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尽可能让自己的晚年过得幸福安康。#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资料:[1]《北大学者分析50万国人后得出:年轻时保持5个好习惯,能延寿8年》.保健时报.2022-08-20[2]《专家释疑:要活多久才能赚回你交的社保?》.人民网.2012-09-13[3]《帮你延寿的五个好习惯》.人民网.2019-02-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以上就是关于延迟退休方案或今年公布 媒体发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