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AndMarkets的产品已添加“2022 年中国乘用车电控悬架行业报告”。
空气悬架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低至0.7%。
根据《机动车辆上路行驶安全技术规范(2017)》,危险品运输货车(载重12000kg)后桥、危险品运输半挂车、三轴栏杆、筒仓自2020年1月1日起,半挂车应配备空气悬架。中国商用车空气悬架的渗透率仍然很低,发达国家约为85%,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发布者统计,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
,进口乘用车市场空气悬架渗透率约为25%,而国产乘用车市场约为0.7% 。
中国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正在迅速降低空气悬架的应用门槛。
空气悬架使汽车更容易操纵,也更舒适。多用于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路虎、保时捷等售价在60万元以上的进口豪华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新兴汽车制造商,以及吉利、一汽红旗、长城汽车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其高端智能汽车上安装空气悬架进行品牌宣传。他们要么进行自主全栈开发,要么与空气悬架供应商合作,实现空气悬架的向下渗透。
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倾向于开发自己的空气悬架控制单元和算法(最终集成到底盘域控制器中)。他们将硬件组件拆分为供气单元、空气弹簧、传感器和其他组件,并单独购买。然后 OEM 进行最终的集成。这种模式为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单点突破的机会,如上海宝龙、中鼎密封件、拓普集团、KH汽车科技等已逐步实现空气悬架零部件的量产供应。
目前单车空气悬架价值约1.1万元-16,000。随着供应链的国产化和产量的增加,国产乘用车空气悬架均价有望降至8000元以下。
在消费升级和国产化的推动下,空气悬挂正从60万元的豪华车,逐渐下沉到60万元至30万元的新兴车企可选甚至标准配置。2018年以来,蔚来ES8和ES6的上市,将空气悬架降级为40万元以下的车型。2021年,ZEEKR 001和东风Voyah FREE进一步将空气悬架推向30万元以内的车型。
在中国汽车消费升级的明显趋势中,20万元以上的车型在总销量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17.3%上升到2021年的30%,汽车消费升级也加快了空气悬架的渗透。
KH Automotive Technologies拥有自己的空气弹簧装配线,一期规划年产能可达15万套。拓普集团首家空气悬架系统工厂位于宁波滨海新区,总投资约6亿元。该工厂计划于2022年6月投产,年产空气悬架200万套,50万辆汽车。
上海宝龙在合肥投资10亿元建设空气弹簧生产线,年产能配套10万辆汽车。二、三线将于2023年投产,未来计划再建设6条生产线。到2025年,公司的空气弹簧产能将超过50万辆。国内大量空气弹簧生产线的投产必将促进空气弹簧在车辆中的大规模应用,为引入魔毯悬挂等更高级别的悬挂功能奠定硬件基础。魔毯悬挂弹起。
常见的空气悬架系统通常允许手动选择悬架设置不同的驾驶模式。魔毯悬架更进一步,通过摄像头和雷达扫描车前路面,调整空气悬架的阻尼、高度和刚度,从而顺利通过颠簸路面。魔毯悬挂一般比空气悬挂多一个环境感知系统(视觉和雷达等)和计算能力更高的控制器(可以使用域控制器的计算能力)。
魔毯悬挂中应用最广泛的环境感知系统是立体视觉系统。梅赛德斯-奔驰的魔毯悬挂系统称为MAGIC BODY CONTROL,它使用立体视觉系统。宝马还使用立体摄像头作为感知系统。
BMW魔毯悬架由以下系统组成:动态阻尼控制系统、一体式主动转向系统、智能全轮驱动系统、4个轮速传感器、前后桥电动主动稳定杆、12V电池和逆变器,和前挡风玻璃立体摄像头。
在中国立体视觉供应商中,Smarter Eye和上海宝龙都获得了魔毯悬挂的指定项目。
Voyah 首次将“魔毯”功能引入其 MPV Dreamer。该解决方案由以下单元组成:四个CDC减震器、五个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和控制单元、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空气悬架。前置摄像头实时扫描车辆前方 5 至 15 米的路面,以检测减速带、路面凸起等特殊路况。
同时,传感器监测车辆的运动,并将运动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计算传感器信号,根据内部控制算法将控制电流输出到四个CDC减震器上的电磁阀,从而控制阻尼力提供更多的驾驶舒适性。
悬架控制需要与转向、制动控制和ADAS功能相结合
在豪华品牌的底盘控制中,电控悬架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经常与转向和制动控制系统相结合,比如奔驰的E-Active Body Control System。
梅赛德斯-奔驰的 E-Active Body Control 使用五个多核处理器、20 多个传感器和立体摄像头来预测不同的驾驶情况。
和 ADAS 一样,Magic Carpet 悬架也需要环境感知系统,因此两者可以共享一些传感器。中国企业中,慧眼、上海宝龙联合合作伙伴推出了“魔毯悬挂+ADAS”融合感知解决方案。